拓展的关键在于尊重人的天性和自我选择。在目前文化多元、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,特别是外来文化、网络文化对孩子们的影响越来越大的社会转型时期,不少孩子不但在文化素养方面出现严重“营养不良”,而且还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浮躁、迷茫等心态。因此,通过传统国学经典教育,让孩子在青少年时期真正培养起良好的人文素养、心理品质、道德品质和人生修养,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,从而为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,促进孩子生命主体全面和谐、主动健康发展,是家庭和整个社会的当务之急、刻不容缓。
传统国学经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与当代文化精华相融的结晶,其绵延不绝的文化张力直到21世纪的今天依旧滋润着人类的心灵,仍然在今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:
开发潜能,提高成绩
中国近现代的许多伟人,如政治家毛泽东、朱德、周恩来,文学家鲁迅、郭沫若、钱钟书,科学家钱学森、苏步青、竺可桢,华人首富李嘉诚等都是在少儿时期奠定了坚实的传统文化基础,这在他们成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近年来以国学为基础的学习班在各大城市都有出现,并取得了显著效果。教育专家统计,凡参加过国学教育的少儿,无论在智力提升、知识积累、品行修养、才艺开发等方面都大大高于同龄人。例如,读诵是学习经典的一项重要方法,通过读诵可开发大脑,提升记忆力和理解力。经典的学习可在文化知识积累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,直接提高语文成绩和写作能力,并带动其他学科的成绩。
启迪智慧,完善品格
“近几十年,为什么我们没大师级人物?为什么没有产生世界性的著作?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传统文化的底子太薄。孩子们不可能读那么多哲学,作那么多形而上的思考,最好的办法就是诵读古典优秀诗文,那些名篇、名句都是人生哲理、中国魂,一篇顶若干篇。以经典为平台,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方式”――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。少儿比较单纯,似一张白纸,画什么就是什么。这时的少儿如果接触的是电玩、暴力等他们会吸收,如果接受圣贤思想的熏陶,就会逐渐铸造完善的品格和高尚的道德修养。例如树立“责人之心责己,恕己之心恕人”的胸怀,“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”的操守,“以诚为本”的原则,“位卑未敢忘忧国”的精神,“无为而无不为”的智慧,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”的意志,“见贤思齐”的做人态度……
传承文化,成就人生
温家宝总理曾说“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精华,例如‘和而不同’的哲学思想,‘民为邦本’的民本思想,‘尊师重教’的教育思想,‘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’的社会伦理思想等等。我们要运用各种形式和手段,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国门、走向世界,增强国际影响力”。经典中蕴含了中华文化的精髓, “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”是塑造完善人格的要求,“厚德载物”、“知义明耻”、“和为贵”等思想是社会价值系统的重要构成要件,“格物致知、诚意正心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”的儒家心法是全人类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。经典中的义理是我们宝贵的人生指南,修身养性的准则,这些通过经典教育有利于少儿成长。